生态化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平台

应用领域

我们的思考方式

背景

 

 

 

有研究认为,基于生理数据的学习分析可呈现学习者更加立体化、精确化的信息,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机交互过程中个体情绪状态及认知状态的变化,在情绪建模、学习活动跟踪、学习者行为特征抽取、自适应学习领域具有极大的潜能。 

 

 

研究问题

 

 

 

探究神经生理信号对学习成绩的可预测性。

 

 

方法

 

 

 

为了探究神经生理信号对学习成绩的可预测性,清华大学张羽老师等人借助可穿戴神经生理设备,在真实教学场景下,采集了北京某中学100名七年级学生的10天的皮肤电信号,并结合自我报告数据,以探求皮肤电信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发现发现皮肤电信号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相关关系。皮肤电水平(SCL)是一个长周期上缓慢变化的皮肤电特征,反映学生的整体激活程度;而累积皮肤电响应(iSCR)则反映学生接受外界刺激时皮肤电的快速变化。皮肤电水平(SCL)与成绩的正相关可能意味着成绩越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整体激活状态越高。累积皮肤电响应(iSCR)与成绩的负相关则可能表示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自控力更强。

 

 

 

讨论

 

 

 

学生的皮肤电信号为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提供了额外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法通过自我报告来解释。研究结果为真实课堂环境下记录神经生理信号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总而言之,神经生理信号与自我报告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Zhang, Y. , Qin, F. , Liu, B. , Qi, X. , Zhao, Y. , & Zhang, D. . (2018). Wearable neu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in middle-school classroom correlate with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2.

 

 

案例一:课堂教学场景下学生心理生理状态的测量

我们共同思考和创新,共建生态化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平台